“这里的线要拉紧,不然珠子会脱落。”“这个珠法对了,这圈穿完后再往回绕一圈。”近日,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天龙路社区社工室聚集了几位“巧娘”,在老师的指导下,只见她们将鱼线缠绕指尖,穿入、聚拢、拉紧一颗颗彩珠,纤指舞动间,尾巴、鱼嘴、鱼眼依次诞生,一个小巧可爱的金鱼挂件初见雏形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自5月以来,这样的手工制作场景每周二都会上演。“巧娘”们是来自社区的全职妈妈、待业妇女,老师则是学习串珠技艺近10年的残疾人李红燕。她们因珠结缘,还组建了社会组织,取名为“花样人生”。
图为天宫殿街道天龙路社区“花样人生”手工坊活动现场。(李晨 摄)
“残疾人能自力更生,待业群众拥有就业技能,每个人都能活出‘花样人生’。”天龙路社区社工姜星宇告诉记者,几个月前,社区通过走访入户,了解到李红燕的情况。得知其擅长串珠,便向李红燕提出创立手工小组的想法。
“当然可以了,能帮助更多人学习这项技能,我非常乐意。”李红燕二话没说就答应了,她指着一批耗时久、工艺复杂的作品,“只要她们想学,无论多复杂我都可以教。”
图为社区开展走访入户,了解李红燕串珠历程。(天宫殿街道天龙路社区供图)
购买材料包、征集学员、制定方案……很快,在天宫殿街道社区基金支持下,“花样人生·串出精彩”灵活就业互助公益项目成立,项目采用小组学习方式,固定学员9名,均为全职妈妈、待业妇女。
首期课程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模式进行授课。学员从最基础的针法开始学习,跟随视频演示制作简单的工艺品。遇到复杂难学的步骤,李红燕再手把手教学。经过一个月的学习,如今,这9名学员共完成包含餐垫、花瓶、挎包、收纳盒、装饰物等各类独具巧思的作品近百件。
图为学员完成的系列串珠作品。(李晨 摄)
“学习这个不难,就是有点‘费手’。”学员张晶笑着说,自从参加该项目后,她开始学会平衡家庭与个人的关系,平日除了育儿,就是钻研针法,努力将串珠技艺越学越精。
学员肖女士的孩子患有智力残疾,为照顾孩子,她辞去工作长期在家。看到李红燕自强不息、积极乐观和热爱生活的状态,她也有了信心,想认真学习串珠技艺。“社区工作人员和学员都很关心鼓励我,被这种氛围所感染的我,更应该努力生活。”
交流学习技艺、鼓励关爱他人、提升自我价值……在手工小组活动的推动下,该项目从单一的“学技能”到“增本领、强信心”,正朝着“促就业”的方向前进。在社区指导下,学员们申请成立了“花样人生”社会组织,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,那就是制作更多精良的作品,获得更多人青睐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前不久的社区端午节集市上,社区专门设立了串珠作品售卖摊位,学员们现场展示串珠技艺、介绍串珠作品,共售卖出10余件,迈出了她们的创业第一步。
图为天龙路社区在端午节主题集市上设立串珠作品售卖摊位。(天宫殿街道天龙路社区供图)
记者从天龙路社区了解到,社区将链接学校、企业、慈善机构等多方资源,打通、创造、拓宽多种销售渠道,助力学员们实现技能就业、技能增收,创造自我价值。
关键词: